调研成果展示|市财政局:深谋实干 持续推进首都财政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市直机关工委 发布时间:2023-10-24 11:09:14 来源:北京市直机关工委 阅读次数:1 文字缩放: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财政局坚持“谋在长远、干在实处”,以党建引领促“以政领财”、以教育开展促“以财辅政”,紧紧围绕首都新发展使命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财政政策前瞻性研究,稳步推进各项财税管理改革,加力提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出台了一批利长远、促发展的政策措施。上半年财政收入实现12.9%高速增长,财政收入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底气。

列明“清单”,明确推动财政发展新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根本要求。在主题教育中,市财政局成立“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组,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三届一次、二次、三次全会部署,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为蓝本,对标《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认真梳理财政改革发展路线图,研究并明确了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两大模块”和“十一个领域”工作清单。力争通过创新预算管理方式,健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财源建设,硬化“政府过紧日子”等责任约束,实现财政政策更加“加力提效”、财政收支运行更加“稳健高效”、财政保障更加“及时有力”、财政管理更加“数字智能”。

靶向“解题”,破解推动财政发展新矛盾

既要善于“望闻诊切”,也要精于“对症治疗”。市财政局聚焦实施财政政策工具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消费稳投资推动经济回升、财政产业政策共促高质量发展、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矛盾症结,持续在“选题、破题、解题”上下功夫,截止目前,共形成政策性成果32项,政策成效表现为“五个突出”。一是突出功能引领,释放财政推动力。参与制定出台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支持政策、支持金融业发展奖补政策、首都功能核心区文物腾退补助资金政策等文件,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把北京独特的要素资源,转化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二是突出创新驱动,保障城市发展战略。通过研究起草北京市国家实验室建设地方支持政策、关于探索市财政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科研项目的报告,参与修订《北京学者计划实施办法》,保障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大对国家实验室、“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通过发布《2023年度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设立并运营相关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做优做强高精尖产业。三是突出“七有”“五性”,站稳人民立场。参与制定出台《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若干措施》、支持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相关政策、北京市普惠托育试点财政补助政策等一批养老、就业、基层医疗、普惠托育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四是突出城乡统筹,支撑绿色生态发展。修订《北京市202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统颁条款》、推动研究《北京市耕地开垦费征收管理办法》、建立生态产品总值(GEP)与“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分配”的联动挂钩机制,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五是突出安全底线,管控财政债务风险。研究制定专项债券管理使用负面清单,加强韧性城市建设资金保障工作,在全域无隐性债务的基础上,主动调控新增债务,化解存量债务,确保全市整体债务率控制在“绿”区内,区级全部退“红”,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严控“绩效”,提升推动财政发展新成效

经过多年升级完善,以提升治理能力为目标、以事前绩效评估为引领、以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为基石的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北京模式”,已成为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必要保障。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财政局根据支出政策、项目要素及成本等,进一步完善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分类分档的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已形成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成果21项,在“六个方面”稳健发力见效。一是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进一步扩大市级国资预算实施范围,将市属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纳入市级国资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强存量资金统筹管理。二是规范预算支出管理,出台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补助资金相关管理办法,工程结算项目评审操作指南等,进一步升级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三是严格预算编制管理,先后出台促进政府过“紧日子”的一系列预算管理措施,制定做好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第二批搬迁预算及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措施办法,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环节进一步强化制度约束。四是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以《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为核心、以《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为统领,构建“1+1+N”制度体系框架,通过9个制度、13类共性指标体系、15个操作规范、25个工作模板、65个绩效目标样表,强化制度规范,实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进一步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持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加强风险防控,制定进一步加强市级政府投资基金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办法等措施,开展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会计和评估行业信息质量检查等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六是增强财政透明度,按照法定要求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通过官网、微信微博“新媒体”积极宣传北京财政工作,主动保障公众知情权,服务社会公众了解财政政策。坚持用好“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指导各区各部门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打造全过程监督下的“阳光财政”。

扎根“底层”,探寻推动财政发展新动能

牢记财政作为综合经济部门的职能定位,树立中长期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秉承财政工作的人民属性,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基石”。主题教育中,市财政局注重加强学习调研促发展,重点围绕科技创新战略、“两区”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办好民生实事等10方面,明确了42项课题(局领导班子集体调研课题1项,局领导领题调研课题7项,局属各单位专项调研课题34项),开展前瞻性、跟踪性、解剖式、督查式主题调研,找准问题“靶向”会诊,解决矛盾“实招”发力,形成了一批服务未来发展的高质量“研报”。在全局组织开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党员干部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总要求,结合首都发展大局,谈认识、提建议。组织交流座谈会、青年征文、高质量发展大家谈等活动,形成用党的创新理论谋划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创新开展“百名党员进百户解百忧”调研活动,动员全局党员干部深入企业、农村、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调研约500人次;深入挖掘发展诉求,现场答复解决政策、资金、数据交换等问题110余个,收集各类促进财政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90余条。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亲身了解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一条条带着温度的民情民意“慧”聚财政,成为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面临问题的“新驱动”。

接下来,市财政部门将用足用好积极财政政策,科学调度安排财政资金,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确保全方位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财政系统扎实落地、全面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