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成果展示| 市司法局:加强党建引领 助力“四链”融合——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问题研究

发布人:市直机关工委 发布时间:2023-10-30 09:50:53 来源:北京市直机关工委 阅读次数:1 文字缩放: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行政系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清公共法律服务事业面临的形势任务、存在的困难问题,不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市司法局党委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主题深入开展调研,取得阶段性成效。

主要做法

秉持实效至上、重点聚焦理念,设计了“书面了解先行、座谈交流补充、实地查看核实、分析论证去伪、意见征集完善”5步走调研工作法,以及纵向贯穿市、区、街、村四级,横向涵盖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律宣传、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各领域的“一纵一横”双向调研方式。扎实推进环节落实,力争做到成绩盘点全面、问题查摆清楚、对策制定有效。

基本情况

通过分类整理、去伪存真、归纳总结,共梳理查摆“规范化建设、资源配置、服务质效”3个方面,具体包含涉及行业党建、公共法律服务政策、基层治理、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力量、司法所职能、律师公共法律服务主力军地位、公证服务水平、人民调解作用、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化”建设、公共法律服务“有效宣传”、法律援助“应援优援”和服务保障首都战略发展能力14个矛盾问题,基本涵盖了公共法律服务各行业、各领域。秉持提前介入、立行立改原则,以调研推动问题整改,梳理查摆的14个问题已整改解决8个,后续将继续抓整改、固成果,确保调研实效。

调研成效

(一)强化政治属性,建强“组织链”。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切实发挥市司法局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构建党建引领“1+N”体系,以《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若干措施》为主体,分别出台了新时代关于加强党对全市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工作领导的举措、意见。坚持重大问题经行业党委研究并向市局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强化党委职能部门“抓行业抓党建”“管领域管人群”的职能。指导行业党委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暨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开展全方位检查考核,拧紧责任链条。

(二)把握规范尺度,完善“政策链”。强化顶层设计,印发《北京市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制定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先后出台司法鉴定、公证公益法律服务管理办法等43个配套政策文件,形成覆盖公共法律服务全领域的“1+1+N”制度体系。通过积极推进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我市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上、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仅今年上半年,全市三大平台就接待法律咨询90余万人次,服务时长达17.5万余小时,服务范围涵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向群众提供100%全免费服务。“八五”普法规划全面启动、开局良好,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法律十进”活动,全市“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7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982个,培养1.2万余名“法律明白人”。建立行专调解组织55家,区级法院诉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市年均调解纠纷20万余件,排查矛盾40万余次、预防纠纷2万余件。

(三)突出强基固本,打造“人才链”。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把抓人才工作放在讲政治的高度,突出党员先进性意识,加大领军型、专家型、骨干型人才培育力度,奋力在扩大法律服务人才增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上取得成效。制定首都涉外法治人才三年培养计划,启动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开展第二届“北京榜样·最美法律服务人”评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主题活动,培树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典型。发挥行业党建功能优势,组织引导律师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中担当作为。每年,遴选500余名律师参与涉法涉诉案件化解,1100余名律师参与法援值班,500余名律师进驻法院参与诉前调解,7000余名律师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组织110名律师组成接诉即办专家团。累计派244名律师参与“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服务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派遣人数居全国之首。首都国际法律服务力量不断壮大,涉外律师队伍达4000余人,1200余人入选司法部涉外律师人才库;公证行业具有涉外法律服务资格的公证员327名,占公证员总数的73.3%;推动仲裁体制机制改革,北京仲裁会圆满换届,向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迈进。北京仲裁委员会今年上半年受理国际案件109件,当事人来自境外的16个国家或地区,在册境外仲裁员比例达24.6%。

(四)突显惠民导向,构建“服务链”。坚持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定位,守正创新、优化服务,一大批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利民、便民举措落地见效。以优化资源配置落实“覆盖城乡”,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专项活动,建立城郊律师、公证法律资源对接支援机制。市法援基金会募集财物5000余万元,支持生态涵养区、乡镇惠农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和1+1法律援助项目。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法律援助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审判阶段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值班律师法律帮助实现100%全覆盖。全市共有2500余名职业律师被聘为村(居)法律顾问,基本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公证行业累计推出185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核减66项证明材料,创新推出“公证服务周末不打烊”,下调公证事项收费标准,减免特殊群体公证费用, 缩短办证时间,减证便民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公证的温度。

下一步工作

市司法局党委将围绕“首都公共法律服务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现有调研课题基础上,组织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专项切口调研,着手研究制定《北京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推动调研成果转化。